财政赤字什么意思(财政赤字是指)

添财网 10-14 10:09 185次浏览

财政赤字什么意思(财政赤字是指)-添财网

财政赤字率调降与支出力度不减是如何同步实现的

苏京春

今年财政支出力度是否减少?

一旦不减少是否要调高赤字率?

如果不调高赤字率,那么支出力度是否要主动减弱?

既要财政可持续又要保证支出力度怎么可能实现?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以上问题一直是各界对财政关注的重点所在。这些问题都很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界对财政和宏观经济信心层面的欠缺。大家担心可用的钱是不是没有那么多了、是不是要借更多的钱了、是不是没有钱干那么多事情了。

政府工作报告对相关情况的介绍,以及两会“部长通道”财政部刘昆部长答记者问,可说给出了一颗妥妥的定心丸:财政支出力度没有减少,财政赤字率也降低了。

这颗定心丸的成分较往年稍显专业,相关疑惑应主要集中于“财政赤字率调降”与“财政支出力度不减”如何同步实现。鉴于此,笔者试提出以下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开展相关解读。

第一问:赤字率降了,支出规模降没降?

财政分配是存在三元悖论的。财政赤字规模缩减、减税降费与福利水平提升,三者形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不能够同时实现,只能每次实现一个两两组合。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发布的目标当中三者均在追求范围内,那么我们一般就会提出一个质疑:又要提高福利、又要扩大减降、又要减少负债,那么钱从哪里来?这个质疑在去年年底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就有彭博社记者敏锐地提出过。这个思考是在经济社会运行与财政运行逻辑之下开展的,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在不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也难免存在杞人忧天的成分。

谜底究竟在哪里?

就是决策层和相关部门提出的资金“跨年度预算调节”。这是有一部分资金属于我国国家财政可以支配的部分,是可以纳入预算的部分,这些组成部分一直都在法律规章的范围内,也一直都在公开透明原则范围内,但外界不一定注意到。

表面上看,我们是在追求减税降费与福利水平提升的同时,没有调升赤字率水平,反而调降了。然而,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虽然赤字率水平没有上升,反而降了0.4%,但是由于GDP的增长,减少数额仅为2000亿元的水平(而不是4900亿元)。此外,财政支出还利用了跨年度预算调节的资金1.267万亿元。如果这个体量不是以现在的手段,不是通过跨年度预算调节来实现,而是以提升赤字率来实现,那么也就相当于提升了1%的赤字率(1.024%)。今年2.8%赤字率的资金体量,再加上这笔资金,两部分总体体量今年的赤字率相当于3.8%;与去年的3.2%相比提升0.6个百分点。

第二问:赤字率调降的同时支出规模反而扩大了,钱是从哪来的?

如果是个简答题,那么答案就是:跨年度预算调节。就2022年的具体情况来说,这一部分跨年度调节资金包括: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的2765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的9000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的900亿元,总体相当于2022年预测GDP的1%的体量。

而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这笔资金的相关规定是不是专门为了今年而特定的?答案是:不是。我国在新预算法中就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本预算之间可以开展矢量调节,是带有方向性的调入和调出。不仅如此,相关文件也对此有过阐述。

一是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根据财预〔2018〕35 号文规定,“稳定调节基金,是指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保持年度间政府预算的衔接和稳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设置的储备性资金。”强调是“各级一般公共预算”设置,各级其他三本预算则不得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且“编制一般公共预算草案时,可以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根据国发〔2015〕35 号文规定,实际上,我们早就在强调“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从 2016年1月1日起,将水土保持补偿费、政府住房基金、无线电频率占用费、铁路资产变现收入、电力改革预留资产变现收入等五项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与此同时,“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规模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30%的部分,应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统筹使用”。

三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根据国发〔2015〕35 号文规定,实际上,我们也早就在“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协调。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

第三问:支出力度加大了,为什么财政更可持续了?

没有启动新的债务规模,赤字规模的扩大是由资金统筹实现的。虽然如果不是通过跨年度预算调节来实现,而是以提升赤字率来实现的话,那么这个体量相当于提升了1%的赤字率,但实际上这笔资金并不是负债的形式。换言之,支出力度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因为有预留资金可供纳入预算,所以负债情况也同步得到改善了。我们都知道,负债这种宏观调控政策手段所占用的是GDP的空间,如果这种挤占得以缩小,那么多方主体首先就会直接获得更多宏观空间得以发展,再加上支出力度又没有减弱,多方主体还能得到那么多的政策辅助,所以2022年的财政较往年更加可持续。这个逻辑是显见的。

这其中的一个核心,就在于这笔钱为什么不是赤字,以及为什么也不是扩大了赤字规模。原因在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实实在在的储备性资金;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的9000亿元资金来自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资金是相关主体(中投、烟草专卖、央行)的结存利润,是在几年时间区间内经历了一个积累过程的。也就是说,这1.267万亿元资金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不是负债,不造成透支,由此也便不增加负担、不占用空间、不造成挤出,是实实在在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举措。

还需注意的是,支出力度的增加,一方面源于资金规模没有减少,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源于对资金使用狠降成本与狠抓效能并重。通过精准发力来降低过程中的资金流失,来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花下去的钱真正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以更小的支出来四两拨千斤,扩大乘数效应,从而在宏观层面上切实表现为提升了财政政策效能。

可以说,今年财政更可持续,一方面是通过发挥我国预算制度优势来实现的,另一方面是通过治理水平的提升来完成的。

(苏京春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