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公司是银行的保险公司(公司贷款保险银行是哪个银行)

添财网 11-22 9:01 180次浏览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举行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新闻发布会。据了解,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9.75万亿元,同比多增1.58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4.8万亿元,同比多增9754亿元。民营企业贷款新增6.7万亿元,同比多增6836亿元。车险、农险、健康险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7.9%、11.9%、7.1%。

一组组数据显示,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对一些市场关心的金融话题,相关部门负责人也介绍了有关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

治理银保渠道市场乱象,强化产品备案管理

近期,监管部门着力加强银行代理保险渠道监管。部分保险公司暂时关闭了银保渠道。市场关心银保渠道改革情况如何,下一步监管重点是什么?

“当前,我们在银保渠道率先严格执行产品‘报行合一’工作,强化产品备案管理。”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些年,保险公司费用管理普遍较为粗放,实际费用超出产品报备时的水平,出现“报行不一”的情况。费用高企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是虚假费用、虚假投保、虚假退保等问题的根源,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产品“报行合一”,是严格监管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行业算账经营、强化管理的必然需求。

“开展‘报行合一’有助于治理市场乱象,为行业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推动保险公司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负债质量。”这位负责人说,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应当报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备案并严格执行。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明确产品的费用结构、产品的总费用上限和给渠道佣金的上限,做到精算假设费用、预算费用和考核费用做到相统一。要求精算师在产品设计、费用测算等方面负起责任。

据介绍,前期,有一些保险公司在落实银保渠道“报行合一”过程中,为了调整和优化业务系统,短期内没有开展银保新业务,但是这些公司通过提升内控合规管理,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与银行机构对接,很快就恢复了业务合作。截至目前,通过保险公司和银行机构的充分沟通、相互协商,绝大多数开展银保业务的银行已与保险公司按照“报行合一”的要求重新签约,有的保险公司银保新业务已达往年同期水平,个别公司的业务量还有提升。

“整体来看,保险公司的银保业务运行平稳、进展良好。”这位负责人说,初步估算,银保渠道的佣金费率较之前平均水平下降了约30%。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坚持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全面推行“报行合一”,抓紧启动个人代理渠道、经纪代理渠道的“报行合一”工作。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坚持抓早、抓小、抓典型,持续不断严监管、强问责,整治行业乱象,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加强民生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大部分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到位

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积极支持就业创业,创业担保贷款同比增长10.2%。引导信贷资金持续投入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教育行业贷款同比增长16.9%,助学贷款同比增长24.1%,卫生和社会工作贷款同比增长12%。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335亿元,提供风险保障611万亿元;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9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4.1万亿元。

普惠金融持续发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2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8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贷款增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有贷款余额客户数4260.5万户,较年初增加372.8万户。前三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8%,较2022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

9月底,存量房贷调整政策开始实施。相关工作进展如何?

“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目前绝大部分贷款已调整到位,有效缓解居民房贷支出压力。”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此外,合理满足刚性群体信贷需求,个人住房贷款中92.5%用于支持购买首套房。住房租赁贷款同比增长77.7%。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持续增长。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落实“金融十六条”,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前三季度,银行累计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2.4万亿元。截至三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展期余额同比增长183%,商业银行开立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余额同比增长80%。

推动中资机构优化海外布局, 助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不久前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颇受关注。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银行业保险业在支持“一带一路”共建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助力稳外贸优结构,有哪些真招实招?

“资金融通作为‘五通’之一,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融资保障和多元化金融服务。”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截至今年9月末,13家中资银行在5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145家一级机构,6家中资保险机构在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15家境外分支机构。据了解,截至2022年末,政策性银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贷款合计3.1万亿元,同比增长6.6%;大型商业银行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贷款余额约2.3万亿元。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积极稳妥推进中资银行保险机构优化海外布局,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鼓励中资银行保险机构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稳步提升‘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质效;在有效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境外项目建设的同时,聚焦‘小而美’惠民生项目,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东道国人民。”这位负责人说。

此外,金融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指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优化服务、完善产品,积极履行政策性服务职能,服务高水平开放。据介绍,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今年1—9月,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承保金额超过5800亿美元,同比增长0.8%,出口渗透率23.1%,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服务中小微企业17.4万家,同比增长17.2%,承保金额19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