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小额贷款公司(格尔木私人借贷)

添财网 09-27 11:06 219次浏览

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 高方圆)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饱经四十年风雨,中国银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声誉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在全国开展了“中国银行业‘铭记初心 砥砺前行’高峰论坛”调研活动。9月11日—14日,调研组在圆满完成深圳首站的调研活动后,就马不停蹄地奔赴青海,在中国邮储银行青海分行开启了本次调研活动的第二站。

主动落实社会责任 打好金融精准扶贫攻坚战

精准脱贫是党和政府“十三五”时期重点工作,也是国有金融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进一步坚定脱贫攻坚政治任务,提高精准扶贫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自我加压,结合青海实际,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创业扶贫。

格尔木小额贷款公司(格尔木私人借贷)-添财网

在中国邮储银行青海分行的调研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海分行行长李开贞介绍,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坚决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精神和工作要求,在总行精准脱贫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积极投身青海省精准脱贫工作,主动落实国有大行社会责任。

他称,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高度重视,把打好金融精准扶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责任。青海省分行充分结合当地贫困实际和自身特点,采取扶贫理念转变、模式创新、产品嵌套、服务延伸等综合措施支持精准脱贫工作,赢得了青海省委省政府、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精准扶贫”贷款结余43.21亿元(其中,项目扶贫41.78亿元、产业扶贫0.54亿元、个人精准扶贫0.89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99万元;向六盘山地区和青海藏区累计发放贷款227亿元。

因地制宜搞创新 打造“双基联动”贷款扶贫名片

“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是指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基层党组织全程参与银行贷款调查及贷后管理,由基层支行向贫困户及农牧民发放的无抵押小额贷款。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积极行动,将“双基联动”贷款做为金融精准扶贫,服务“三农三牧”发展的主要措施。

格尔木小额贷款公司(格尔木私人借贷)-添财网

随着业务发展,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结合行内规章制度,创新完善“双基联动”合作贷款制度建设,使其固化、内化、常态化,确保业务推进有章可循。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以“双基联动”合作贷款为主要抓手的精准扶贫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涌现出果洛州支行的“双基联动+精准扶贫”、格尔木市支行的“双基联动+信用体系建设”等贷款模式。

截至2018年7月末,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共有22家基层网点办理“双基联动”合作贷款业务,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信贷工作室57个,是青海省内试点最早、推广最快、成效最好的银行之一,累计发放“双基联动”合作贷款1142笔,金额达1.29亿元。

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双基联动”合作贷款业务在青海省树立了标杆,走在前列,实际效果超过预期,多次受到省委组织部和青海银监局的表彰。

“三缺三不缺”无畏难险 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

果洛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恶劣。

格尔木小额贷款公司(格尔木私人借贷)-添财网

在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座谈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声誉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办公室主任、宣传信息部主任姜涛表示,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员工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件下,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本职岗位,舍小家顾大家,充分发挥“缺氧不缺生活的温情、缺氧不缺工作的热情、缺氧不缺奋斗激情”的工作精神,将精准扶贫落实到每一个村落、每一个企业、每一户农牧民家中,坚守希望,温暖了雪域高原。

为充分调研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政府+银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果洛金草原有机牦牛肉加工有限公司、青春创业扶贫贷款等产业扶贫客户企业,并了解果洛州支行在创新创业领域扶持返乡大学生创业情况。

据介绍,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立足“政策精准、产品精准、服务精准、模式精准”,以“产业扶贫为重,基础扶贫为本”的工作原则,以“企业帮扶、牛羊回购、就业帮扶、自主创业”等模式为出发点,积极帮扶果洛州贫困户打好脱贫攻坚战。

格尔木小额贷款公司(格尔木私人借贷)-添财网

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一方面通过“信贷产品+企业+扶贫合作社+扶贫户”模式,将小微企业贷款客户与当地贫困户相结合,以企业盈利带动贫困户就业或增收。另一方面根据各村产业发展环境,因地制宜进行贷款投放,并做好企业回购对接,形成闭循环产业链,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促进贫困户增收。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果洛州支行通过“信贷产品+企业+扶贫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7725万元,帮扶的企业赢利累计分红达到98万元,带动了370户、1175人,5个扶贫合作社和近40名当地牧民就业实现增收。